讓上層的冷空氣進入下層風道中,經過發(fā)熱元器件,增加風量與溫差;
讓下層的熱風快速往上走,盡快帶走。
散熱工程師不會說的秘密:5個風道優(yōu)化技巧讓設備壽命翻倍
本期給大家?guī)淼氖?/span>關于散熱工程師不會說的秘密:5個風道優(yōu)化技巧讓設備壽命翻倍研究內容,希望對大家有幫助。
前段時間有個VIP提出講一期關于風道設計的實際案例,下面結合上次的臺式電腦主機案例對照之前分享過的風道優(yōu)化設計原則進行詳細剖析。
之前有寫過一些文章,關于電子產品強迫風冷的設計,其中關于風道優(yōu)化設計的內容,大家可參考下面的文章,感覺有幫助可以點贊收藏!
關于電子產品熱設計風道優(yōu)化的幾個原則
提煉下來基本是5個原則如下,
? 原則一:弱化熱級聯
? 原則二: 熱敏器件置于冷風口
? 原則三:導向高發(fā)熱區(qū),避免風量浪費
? 原則四:合適區(qū)域開孔降風阻、改變風流方向
? 原則五:規(guī)避熱風回流
接下來我們以此前分享的臺式電腦主機案例,結合上述風道設計優(yōu)化的原則進行分析。
3D模型來源于網絡(經過修改處理)
直播回放的視頻可以去我們B站:萊歌數字,或直接復制下面鏈接,用瀏覽器打開,注冊賬號后觀看,清晰度可選擇高清版本,體驗會更好。
歡迎大家來直播間提問,進行項目、技術與產品等方面的探討。
這個臺式電腦主機的模型是在網上下載的模型,然后用solidworks簡單處理,內部的風扇串并聯如下圖所示,
兩軸流風扇串聯工作
這個項目主要熱源在CPU、HDD、顯卡,主板上的元器件都刪掉了,所以這個我們先不考慮這些細節(jié)。
熱量集中在出風口的位置,頂部以及前面板進風,將風量導向熱量集中的CPU以及顯卡區(qū)域,能夠快的帶著熱量。
另外在CPU的散熱設計上也做了加強,有4根U型熱管搭配散熱器與2個風扇串聯,如下圖所示
風扇串聯散熱解決方案
接下來我們看看GPU的散熱設計,如下圖所示,
GPU散熱模塊
一排散熱片搭載多根U型管,2顆風扇吹風散熱,與現在的無框風扇散熱設計有點區(qū)別,這個設計仍然保留了原始的軸流風扇,僅僅在外殼邊上開孔出風。
關于風扇基礎知識,不太清楚的可以點擊下方鏈接,有關于串并聯的介紹。
后處理流場云圖如下圖所示,
從仿真出來的后處理結果可以看出,基本驗證了前面所述的設計、風道設計,結果在可接受范圍內。
當然,有的時候受到結構、ID以及領導等其他原因的限制,導致不能完全按照熱管理優(yōu)化的原則來設計,需要做平衡。
比如前段時間,我們其中一個VIP會員就提到最近做的項目:
基本情況是,模塊單獨拿出來測試的結果是沒有問題的,但是集成到系統(tǒng)后的裕量很小,基本在臨界的范圍。
給他優(yōu)化的空間很小,主要原因是結構受限、ID外觀設計不能改等等客觀因素,只能在內部做點文章。
那么給他的建議是:
充分利用內部空間,改變風道設計,將上下兩層的風道結合,
當然以上僅僅是思路,需要做驗證,比如仿真或者測試。